发布日期:2021-1-13 来源:本站 返回列表
技术简介:根据近年来高温灾害爆发特点,结合海参养殖管理工艺,需从苗种选择、池塘改造、环境调控、高温期管理等方面进行技术工艺优化升级,形成“抗逆新品种+环境调控+工艺优化”一体化的高温灾害防控技术体系。
1、苗种选择:(1)在种质选择上,投放具有抗逆耐高温性能的苗种进行养殖,如刺参“参优1号”等新品种,从种质上提高刺参的抗逆能力;(2)在投苗规格上,采用分级养殖的方式,池塘养殖时秋季投放规格为15~30g/只的大规格苗种,并控制适宜的养殖密度(5000~7000只/亩),缩短养成周期,力争在次年高温期前达到上市规格出池销售,降低养殖风险。
图1抗逆刺参“参优1号”亲本及苗种
2、池塘标准化改造:(1)对养殖池塘进行标准化建设或工程化改造,池塘深度要求一般在1.8~2.5m;(2)设置进、排水闸门,保障进、排水通畅;(3)在池底增设充氧管等增氧设施;(4)对坝体用水泥或土工布进行护坡改造;(5)在池塘底部敷设瓦礁、复层组合式立体海参附着基等硬质参礁,既可有效达到遮挡阳光和降温效果,还可以形成立体空间,为刺参创造良好的栖息环境。
图2工程化养殖池塘
图3 瓦礁及组合式附着基
3、池塘养殖环境调控:(1)高温灾害背景下,刺参的成活率主要取决于水温高低和水质条件。因此,春、秋刺参摄食旺盛的季节,在池水中泼洒微生态制剂调控池塘水质,降低水体中的氨氮、亚硝酸盐、COD等有害物质含量,预防高温期水质恶化对刺参造成毒害作用;(2)在春季适时进行肥水,培养池塘中的基础饵料以控制水体的透明度维持在40~60cm,防止强光对池底照射并减少池底大型藻类的爆发式生长;(3)春季海参摄食旺盛期投喂发酵饲料,进入夏季水温升高且海参摄食量降低时,应适时停止饵料投喂,避免饵料过剩沉积腐败导致水质、底质败坏;(4)采用“参虾混养”等多品种综合养殖或构建耐盐植物浮床等方式,有效利用池塘中的有机物和营养盐,并为池底遮阴降温,营造稳定、适宜的池塘生态环境。
4、高温期养殖管理工艺:(1)对于已经受灾的养殖池塘,需要及时清除池塘中漂浮性有机物和死亡的海参,防止其腐败后沉入池底造成池底败坏和病原的滋生;(2)在涨潮期的夜间或凌晨对池塘进行换水操作,尽量提高池水水深并增加换水量,以降低池水水温;(3)在小型池塘上方可增设遮阳网,避免阳光直射引起的池塘水温快速上升;(4)在夜间或清晨利用充氧设施增加池塘充氧时间,同时尽快向池塘中投入固态氧(颗粒氧)、水质调节剂、微生态制剂等产品,防止高温作用下池底有机物腐败加剧海参的死亡;(5)使用水色调节剂等产品进行全池泼洒,降低池水的透明度,达到遮挡阳光和降温的效果。
图4 水色调节剂控制水色
5、高温过后的管理工艺:高温发生后,池塘生态系统受到严重威胁,为修复高温期被破坏的池塘养殖生态系统,抑制病原菌的繁殖,减少刺参高温热痹后的二次伤害,需进行适宜的处置措施:(1)经过对刺参存塘数量、健康状况、池底和池水状况进行综合评估,损失严重的池塘,需进行清塘和消毒操作;(2)损失较轻的池塘,应加强管理,及时使用水质调节剂、微生态制剂等产品对池塘水质、底质进行调控,使用过硫酸氢钾复合盐等产品抑制病原菌繁殖、改良底质;(3)当秋季刺参摄食时,在饲料中添加适当中草药、免疫增强剂等产品,提高高温期过后刺参的抵抗力。
技术依托单位: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