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1-2-12 来源:本站 返回列表
针对制约我国浅海海湾系统海水养殖可持续发展的瓶颈问题,开展了养殖容量、生态优化技术、规模化养殖技术、规模化贝藻养殖对生态环境的贡献与影响、养殖环境质量评价等研究,获得了以下创新成果:
(1)健康养殖理论研究
①首次提出了海湾系统多参数养殖容量评估指标和模型,建立了主要养殖和附着生物能量需求的测定技术和多种类型养殖容量评估技术。
②首次探索了浅海规模化贝藻养殖对海洋碳循环的贡献,研究发现通过贝藻养殖每年可从海洋生态系统中移出120万吨的碳,对减排大气CO2的经济价值相当于7.2亿美元。证明了中国贝藻类养殖对全球海洋碳循环有不可忽视的贡献。
③开展了浅海养殖环境质量评价研究,建立了贝类养殖环境质量评价模型,为解决大规模海水养殖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管理的矛盾提供了科学依据;
(2)多元生态养殖技术
①提出并实施扇贝与海带、牡蛎与海带、鲍与海带等贝藻多元生态优化养殖技术。示范区每亩提高经济效益1200元,平均经济效益提高20%以上。
②提出了三疣梭子蟹浅海筏式笼养技术,每亩获纯利润2.84万元。
(3)规模化养殖技术
①提出北方对虾清洁养殖技术,使千亩以上的大面积养虾池平均亩产提高了一倍。
②提出了海湾扇贝养殖过程中防牡蛎附着技术,每亩经济效益提高4000元以上,示范区经济效益提高30%以上。
③建立了潮间带平拉式牡蛎绳养技术,为大面积开发滩涂养殖资源提供了技术储备。
该项成果较好的解决了我国海水养殖快速发展过程中出现的过量养殖和缺乏相关技术支撑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海湾系统健康养殖理论和实用的规模化养殖技术,项目推广应用后,累计新增产值16.48亿元,利税6.17亿元,其中出口创汇2100万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