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最新动态 >

没有谁能阻止中国创新的脚步

发布日期:2018-9-10    来源:光明日报    返回列表

 【如何看待当前经济形势】

 
  今年以来,美国以301调查为名,对自中国进口的商品加征关税,肆意挑起中美经贸摩擦,并罔顾事实,编造中国“强制技术转让”理由,一方面对中国实施技术封锁,一方面限制中国高技术产品对美出口,以图遏制中国高端产业发展和创新的脚步。
 
  然而,谎言终究不是事实。在日前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举行的听证会上,针对160亿美元中国输美产品加征关税问题,与会诸多在中国设有工厂的美国高技术企业代表均表示,在中国并未遇到“强制技术转让”问题。
 
  现象的背后总蕴藏着事物的本质。美国2017年年底发布《国家安全战略报告》透露的信息表明,美国的根本目的就是要遏制中国在高科技领域的发展。
 
  当今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国际力量对比发生深刻变化,新兴市场国家和一大批发展中国家快速发展,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是近代以来国际力量对比中最具革命性的变化。
 
  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经济成就正在改写经济版图,中国的科技进步与创新也正“当惊世界殊”。面对风云变幻的世界经济形势,中国更加坚信,唯有不变,才能应万变;唯有定力,才能恒者行远。这个不变和定力,就是练好内功,矢志不渝坚持创新。
 
智者察同:咬定创新不放松
 
  历史的演进,蕴含着相似的逻辑。
 
  20世纪80年代初,美国贸易逆差不断扩大、经济陷入衰退。面对新崛起的经济大国日本,美国对其施压,并于1985年和日本等国签署了广场协议,导致日本经济陷入“失落的十年”。
 
  近40年过去,奉行单边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的美国,再次祭起“剪羊毛”的故技,企图让世界就范。
 
  然而看今日之域中,岂是美国一家之天下。
 
  比较中美两国经济的增长速度,可以看到有趣的结果——
 
  二战结束后,美国经济一直占据全球经济五分之一以上,最高的时候曾占据全球经济的一半。美国GDP从1969年首次突破一万亿美元,到2000年首次突破十万亿美元——这之间经过了31年。
 
  相形之下,中国从一万亿美元到十万亿美元的跨越用时更短——1998年中国GDP首次突破一万亿美元,2014年超过十万亿美元——这之间用了16年,几乎是美国的一半。
 
  美国商务部数据显示,2010年中国GDP对美国GDP的占比约四成,2017年已逾六成。
 
  中国经济强劲增长,支撑了中国科技创新的步伐和质量。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2018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显示,得益于知识产权创造领域的优异表现,中国较去年上升5位,位列17,首次进入前20名。或许,少数一向自以为是的美国政客,很不习惯东方中国这个曾经积贫积弱国家的进步与发展态势,把中国作为战略竞争对手加以遏制。商务部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张建平表示,今天,美国大谈“强制技术转让”,其真正目的是遏制中国的科技进步,遏制中国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遏制中国的产业转型升级。
 
  虽然我们清醒看到,中美间的创新实力依然有巨大差距——自然指数,由世界顶级科学期刊《自然》提出的一个指标,用来衡量各个国家或者各个研究机构基础研究的产出。2012年以来,美国始终排名第一,中国第二,德国第三。现在美国的自然指数仍是中国的2倍。
 
  但我们信心更加坚定,咬定创新不放松。近5年来,中国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年均增长11%,规模跃居世界第二位。研发经费的系列投入中,最受关注的指标之一就是基础研究的投入——2017年中国基础研究投入920亿元,比上年增长11.8%。
 
  在一些大城市,研发投入快速提高,京沪研发投入均已超过千亿元大关,研发投入强度达到发达经济体水平。2017年北京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1595.3亿元,占GDP比重为5.7%,位居全国各省区市之首。深圳全社会研发投入超过900亿元,占GDP比重提升至4.13%。
 
  加大创新投入的同时,中国更是看到“标准”对创新的引领力,从高铁到核电,从大疆无人机到华为手机,中国企业尝试载着“中国标准”走出去:谁制定标准,谁就拥有话语权;谁掌握标准,谁就占据制高点。
 
明者知变:打通梗阻练内功
 
  今年7月,备受关注的特斯拉纯电动项目在上海临港地区正式落户。这个年产50万辆纯电动车项目成为上海有史以来最大的外资制造业项目。
 
  如果真的存在“强制技术转让”,富有远见的特斯拉掌门人马斯克怎会坚定地选择中国?“技术转让是企业和企业之间的协议规定”早已成为在中国落地的合资企业共识。美国企业需要广阔的中国市场,中国需要引进先进技术,只要符合国际通行的市场规则,这种合作无可厚非,也符合法治观念和契约精神。
 
  美国对中国高端产业和技术创新的遏制,源于中国在创新领域的突飞猛进,被美国视为假想敌。美国遏制中国科技创新的企图,充分暴露了其对自己的不自信和小家子气。
 
  回顾历史,1894年美国GDP已名列世界第一,直到今天,美国已经连续124年成为世界经济最强国。几十年来,美国利用自己雄厚的经济实力,招揽全球人才从事科技研发。甚至通过豁免在二战中屠杀了众多英国平民的战争罪犯,来发展自己的导弹技术。技术转让有规则,但科学思想无国界。在掌握了世界领先技术之后,对他国进行封锁和遏制,阻碍技术和知识在符合国际准则条件下的自由传播,阻碍创新成果的福祉为人类所共享,这本身就是一种非正义、不公平。
 
  这也提醒我们,中国在科研方面的原创性成果较少,基础研究依然相对薄弱,中兴事件就是敲响的警钟。在科技创新道路上,中国还需要苦练内功,关键核心技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必须在卡脖子的地方下大功夫。
 
  ——采取核心技术赶超战略,找准优势和发力点。 
 
  从总体看,中国科技发展与发达国家还有差距,只有核心技术的创新发展,才能形成代表国家水平、国际同行认可、在国际上拥有话语权的科技创新实力。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我们“不能总是用别人的昨天来装扮自己的明天。不能总是指望依赖他人的科技成果来提高自己的科技水平,更不能做其他国家的技术附庸,永远跟在别人的后面亦步亦趋”。
 
  近年来,中国载人航天、深海探测、量子通信、大飞机等重大创新成果不断涌现,高铁网络、电子商务、移动支付、共享经济等快速发展;中国在信息通信、航空航天、核电等领域形成了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很多领域从“跟跑”逐步走向“并跑”,部分领域实现“领跑”。
 
  ——打通体制机制障碍,让创新动力充分释放。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创新为首的新发展理念深入人心。2016年全国科技创新大会颁布《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对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作出全面部署,一系列科技创新及相关重大创新领域、重点产业发展规划相继出台,实施一系列人才引进计划,建设一大批创新创业引导基金、孵化器等。科技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出台科技项目和科研经费管理改革、科技成果转化激励政策等措施,极大地为科研人员松绑、为科技创新助力。
 
  ——加快完善知识产权法律保护体系,实现互利共赢。
 
  近年来,中国发布《“十三五”国家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规划》。知识产权民事、行政和刑事案件三审合一全面推开,三家知识产权法院和一批知识产权法庭相继成立,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水平稳步提升。
 
  数据显示,2001年中国对外支付知识产权使用费为19亿美元;2017年已达286亿美元,中国知识产权跨境交易逆差超过200亿美元。相比之下,美国对外许可知识产权每年净收入已接近或超过800亿美元,从中获得了巨大收益。而这恰恰从另一角度证明,中国在利用和引进国外先进科技的进程中,对知识产权和市场经济规则的充分尊重。
 
  在中美经济研究专家们看来,美国的行为短期内会对中国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但从中长期来看,美国无法遏制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已经走上轨道,自主创新能力和相关法规基本形成。美国的遏制反而会激发中国进一步加大核心技术研发力度,倒逼中国创新发展。
 
  “9秒58的百米跑世界纪录,是在赛场中逼出来的,而不是在一个人的独跑中冒出来的。”国家统计局社会科技和文化产业统计司司长张仲梁以此形容倒逼创新的动力。
 
恒者行远:保持定力谋长远
 
  8月25日,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以“一箭双星”成功发射两颗北斗导航卫星,茫茫太空又增两颗中国“北斗星”。10年前,国内卫星导航终端的芯片、模块、软件基本依赖进口;今天,中国已实现北斗重大专项关键器部件100%国产化的目标,出口到80多个国家和地区。
 
  “干北斗这一行,跨越一个台阶需要8到10年。”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总设计师杨长风说,这个漫长的过程中,有的人可能拿不到国家科技奖,工作待遇也不高。但在这里有一种精神在血液里流淌——不惧困难,永守初心。
 
  20世纪,面对严峻的国际形势和技术封锁,一大批满腔热血的科学家以身许国、发愤图强、自主创新,在短时间内让中国拥有了“两弹一星”,中国人民挺直了腰杆。近年来,中国突破彰显出创新新高度——“天眼”探空、悟空探秘、墨子传信、大飞机首飞……
 
  回首共和国近70年的发展历史,封锁与遏制几曾阻碍中国科技创新发展的脚步。改革开放40年以来,中国始终坚持自主创新,在科技领域取得了有目共睹的进步。据统计,中国的发明专利申请量在2011年就已居世界首位,2017年为138.2万件;中国国际科技论文总量连续9年稳居世界第二。
 
  超前的部署和创新的定力让更多中国企业在逆势增长中收获信心。
 
  观察华为,今年第二季度,华为智能手机全球市场份额跃升至15.8%,首次超过苹果成为全球第二大智能手机厂商。近10年,华为累计投入研发费用超3940亿元。专注于创新的华为研发人员约8万名,占公司总人数的45%,研发费用支出约占总收入的14.9%;
 
  比亚迪今年也走出漂亮的增长曲线。上半年全球新能源汽车中,比亚迪销售量达到71328辆,连续3年成为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冠军,比亚迪电动大巴占据美国市场的80%。比亚迪拥有超过2万名研发人员,累计申请专利数超过2.2万项,授权专利1.4万项;
 
  再看湖南三一集团,20世纪80年代末,三一集团还是一家简陋的手工作坊,经过几十年的创新,如今成为全球装备制造业的领先企业之一。今年上半年,三一重工研发投入14.26亿元,同比增长73.12%,累计申请专利7609项,授权专利6253项。巨大的技术沉淀是三一集团握在手里的信心。
 
  今年2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全面加强基础科学研究的若干意见》。加强中央财政对基础研究的支持力度;深化科研项目和经费管理改革,建立完善符合基础研究特点和规律的评价机制;建立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容错机制;鼓励科研人员大胆探索,挑战未知——顶层设计与制度细节的完善正在激发新的创新活力。
 
  2017年,中国在研发领域的投入达1.75万亿元,占GDP的比重达2.12%。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发布报告显示,中国已成为不容置疑的世界第二研发大国,中国的研发开支已接近欧盟的总和。
 
  在全球一体化的今天,中国无疑欢迎也需要与世界各国共同推动人类科学技术进步,并共享这种进步给世界带来的福祉。面对种种逆世界潮流的思维,我们要做的,就是走好自己的路,没有谁能阻挡中国创新的脚步。
 
  “我们最大的优势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这是我们成就事业的重要法宝。过去我们取得重大科技突破依靠这一法宝,今天我们推进科技创新跨越也要依靠这一法宝,形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新机制。”习近平总书记的这番话寓意深远。这正是中国在自主创新道路上不懈奋斗、勇往直前的信心之源。

高品质服务

一对一,服务贴心周到,价格公开透明

 

快速响应客户需求

一站式手续办理,完成交易流程

全程跟踪服务

随时沟通客户,助力通过

专家级指导

专业的谈判及指导,一对一经纪人

资深服务团队

专业诚信,优质高效,严格风险把控与告知

平台保障全程服务

专业顾问一站式一对一引导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