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我国对外开放步伐加快,企业参与全球市场竞争不断深化,在海外面临的知识产权纠纷也日趋加剧,企业海外知识产权权益面临越来越多、越来越大的风险与挑战。与国内发生的知识产权纠纷相比,海外纠纷的应对更加复杂,成本更高。为此,有必要借鉴国际经验,建立健全知识产权海外维权体系,帮助企业解决燃眉之急、切肤之痛。
根据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知识产权服务中心掌握的案例,中国企业面临的不正当竞争案例呈快速增长态势。总体看,我国企业特别是广大中小企业,由于在人才、资金、信息各方面处于劣势,知识产权意识不强,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和管理能力不强,并且获得国际知识产权服务的渠道狭窄,企业有序有效开展国际化经营面临着瓶颈和制约。
从具体案例看,知识产权是私权,海外知识产权权益首先属于企业自身。但从总体利益看,没有脱离母国的企业,海外知识产权权益同时也是国家利益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欧、美、日、韩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在推动海外维权方面,往往态度非常积极,为本国企业有效维护海外知识产权权益提供了必不可少的支持和帮助。企业自主维权方面,发达国家跨国公司则表现出更加积极的态度,除了单独或“组团”访问、游说,向有关国家政府施加影响外,更加善于利用专业化、市场化法律服务资源,维护自身权利。
知识产权海外维权伴随着我国企业开展对外经贸合作的全过程。我国政府推动知识产权海外维权工作始于200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援助条例》等相关法规和国务院印发的《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十三五”国家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规划》等重要文件均作出了相应规定和安排。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于2019年11月印发的《关于强化知识产权保护的意见》更是提出明确要求要“加强海外维权援助服务”。有效维护企业海外知识产权权益,要充分发挥政府、企业、行业、专业服务机构的各自优势,建立工作体系,形成工作合力。
加强企业知识产权海外维权,政府要营造良好环境。要推动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夯实海外维权的制度基础。要加强教育和引导,促使更多的企业重视海外维权,把这项工作摆上企业经营的重要议事日程,勇于主张自身的境外知识产权合法权益。要加强对企业的信息、培训等服务,帮助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解决维权能力弱、信息渠道窄、不能充分了解海外知识产权制度和维权程序的痛点。
加强企业知识产权海外维权,企业要做好自身工作。企业是知识产权权利人,维权的主体首先应当是企业自身。企业要增强知识产权意识,不断提高创新能力,加强科技研发和知识产权管理,确保掌握权利稳定性强,具有市场竞争力,同时能够获得法律支持的知识产权。要把海外知识产权布局和维权作为企业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在对外经贸合作的目的地及早开展知识产权布局,为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奠定法定的权利基础。要树立依法维权观念,对于侵犯自身合法知识产权权益的行为,要勇于、善于运用法律武器进行维权。对于广大中小企业,还要积极探讨成立海外知识产权维权的集体组织,建立互助机制,共享相关信息,降低维权成本,提高维权效率和效益。
加强企业知识产权海外维权,行业组织要积极有为。行业协会、商会要发挥连接政府、企业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及时向政府反映企业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提出对策建议,并协助政府开展对企业的教育引导和业务培训等工作。要加强行业自律,推动会员企业强化内部管理,自觉抵制侵犯他人权利的违法行为。要建立健全与境外对口机构的合作机制,敦促境外商协会加强行业自律,约束其会员企业不发生针对中国企业的侵权和不正当竞争行为。
加强企业知识产权海外维权,服务机构要专业敬业。市场化、专业化的法律服务机构,如律师事务所等,要针对企业海外维权需求不断增加的情况,配备相应的人力资源,抓住市场机会。要发挥自身了解中资企业的优势,根据企业需求,联手境外合格的律师事务所等法律服务机构,帮助企业在对外经贸合作目的地开展知识产权布局和维权。
加强企业知识产权海外维权,各国要开展密切合作。政府部门要加强对外交涉,敦促有关国家政府公平公正对待中国企业的维权行动,妥善维护企业在驻在国的合法权益。要积极参与国际知识产权规则制定,推动形成有利于企业开展海外维权的规则体系。要推动执法司法信息共享,联手打击侵权行为。(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知识产权服务中心主任 谭剑)